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新闻资讯
 首页 - 资讯

微生物所解析寨卡病毒蛋白晶体结构


录入时间:2016-4-20 10:45:38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通力合作在揭示寨卡病毒致病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以Zika virus NS1 structure reveals diversity of electrostatic surfaces among flaviviruses(《寨卡病毒NS1结构揭示不同黄病毒NS1存在不同的表面电荷分布》)为题于41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通过伊蚊传播,于1947年首次在非洲分离,后来常在亚洲和非洲部分热带地区暴发和传播,但是由于人感染后症状很轻,一直被科学界忽略。2013年在法国玻里尼西亚暴发后,病毒迅速蔓延到美洲,已波及南美、加勒比海地区25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胎儿和新生儿的小头畸形症及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格林巴利综合症有关。寨卡病毒可以在怀有小头畸形症胎儿的孕妇的羊水以及小头畸形症新生儿的脑组织中检测到。此外,寨卡病毒可以感染人神经祖细胞并导致细胞死亡。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可用的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来预防和控制寨卡病毒感染。

  寨卡病毒与其它黄病毒属成员一样,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由单一的开放读码框编码3个结构蛋白(CprM/ME),及7个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其中NS1是病毒唯一分泌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蛋白,在病毒感染、复制、病理及免疫逃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S1在细胞内形成同源二聚体,与胞内膜系统的脂类结合,参与病毒复制,同时NS1还可形成由3个二聚体组成的同源六聚体,以可溶性形式分泌于胞外,通过与宿主免疫系统及其它宿主因子的相互作用帮助病毒免疫逃逸及加强致病性,同时NS1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是病毒感染的主要抗原,也是病毒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物。

  研究团队率先解析了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NS1C端三维结构,发现其形成棒状的同源二聚体结构,一面由20个反平行的β折叠形成梯形结构,另一面由复杂的环状结构组成。与同属的西尼罗病毒(WNV)和登革病毒(DENV)的NS1蛋白结构相比,寨卡病毒NS1的整体结构很相似,但是在环状结构表面却存在不同的表面电荷分布特征。DENV I型和II型的NS1在环状结构表面的中心区域呈现正电荷分布,WNVNS1则呈现负电荷分布,而寨卡病毒的NS1则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此区域正是位于NS1六聚体桶状结构的外侧,完全暴露在外面,为NS1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主要界面,也是抗体靶向的关键区域。此区域不同的表面电荷分布特征极有可能与不同黄病毒的致病模式不同有关,提示研究人员应该从NS1着手去研究其与小头畸形症、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系。

  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寨卡病毒的认识,为应对寨卡病毒疫情及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微生物所博士生宋豪为文章的第一作者,施一和高福为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应急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和中科院应急攻关项目等资助。

 

上一篇:掀开微生物与癌症关联的神秘面纱

下一篇:新版GMP认证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思考

相关资讯:
我们的口腔,竟然有一座“微生物城” 长期湿着头发睡觉,可不止感冒那么简单 小心这种致癌微生物在你体内飙升!
什么是微生物耐药?生活中如何预防?专家解答 新研究:树皮微生物可吸收大量甲烷有助应对气候变化
惊!肠道微生物还会影响骨骼健康! 化验粪便诊断自闭症?科学家揭示自闭症儿童肠道微生物组变化
夏天小心凉拌食品微生物污染风险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受何影响?最新研究发现与肠道微生物变化有关
微生物检验的这些知识,你可能不知道 洪涝灾害后,如何防范微生物感染?权威解答来了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