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新闻资讯
 首页 - 资讯

专家:警惕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重组变异


录入时间:2009-12-9 9:15:28
    不久前,“中国发现首例狗感染甲流”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有市民担心会加剧甲流疫情传播,也有市民担心甲流会在动物间传播,并会产生新疫情。请关注——
  11月25日,农业部接到中国农业大学报告,该校动物医学院临床医院从52份发病犬鼻咽拭子样品中,检出两份样品呈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阳性。有关方面称,这是我国首例检测出狗感染甲流。对于中国首次发现的狗感染甲型流感,专家表示,极有可能是由人传染给狗,亦可能出现狗传狗的情况。
  病犬体内发现甲流病毒,是否意味着该病毒毒力和传播性增强?对此,卫生部专家解释称,猫、狗都是可以被感染甲流病毒的,这次在犬中检验出甲流,并非说明病毒变异,请公众不必过分担心。
  狗染甲流会不会传染人 
 
  农业部一负责人称,从目前国家的一些案例来看,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都先后检出人感染病毒后再传染给动物的情况。而反过来,动物传染给人的情况,国际上至今还在研究中,尚未有明确的定论。
  他认为,此次狗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极有可能是由养狗或者与狗有密切接触的甲型H1N1流感病人传染的。该负责人表示,狗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会传染给周边的狗。
  卫生部甲流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徐小元解释说,猫狗等动物虽然可以感染甲流病毒,但是并不像禽类会在群体间快速传播病毒。相反,猫、狗等动物群体间并不易传播甲流。而猫、狗与人之间,更不容易传播这种病毒。 
  之前,已经有报道称,其他国家在猪、猫身上相继发现了甲流病毒。有专家也表示,从国外的这些案例来看,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都先后检出人感染病毒后再传染给动物的情况。 
  对于这次犬只通过何种途径感染上甲流,徐小元表示还需进一步研究。
  人狗共患甲流属正常
  “其实流感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猫狗身上发现流感病毒并不出奇。”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指出,流感本来就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主要是哺乳动物容易感染。以往在猪、猫、狗等动物身上,都曾检出其他类型的流感病毒。甲流作为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也不例外,所以公众无需惊慌。
  喜欢养宠物的“狗主”、“猫主”是否要提高警惕?何剑峰认为,目前到底是人传给狗,还是狗传给人,尚无定论。
  “目前还没有检查发现攻击狗的毒株和攻击人的毒株相同,所以暂时不能证明这种甲流毒株可在人与狗之间传播。”河南省甲流防控专家组副组长、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马希涛说,即便狗可以传染给人,传播率也低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率。“甲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在影院看电影的甲流传播率,也远大于人养宠物的传播率。”
  “不过目前是甲流高峰期,通过空气传播途径的‘人传人’仍然是主要传染方式。所以市民主要做好自身防护,勤洗手、多通风、少熬夜,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宠物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求医。”何剑峰再三强调。
  警惕与禽流感重组变异
  全军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督导检查专家组成员、空军总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曹晋桂指出,无论是这次发现的人患甲流后病毒传染给狗,还是之前传染给猪,都不太可怕,一是只是个案,二是与病毒在动物身上发生变异是两回事。值得警惕的是人类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发生重组变异。
  “病毒传染给猪、狗,实际上是一种组织相容性问题。在医学试验中,很多实验是用狗、猪、兔子、老鼠来做的,这就说明了很多病毒在某些动物和人身上是相容的。”曹晋桂说,因此,甲流病毒无论是人传给动物还是动物传给人,从医学角度讲都不是太可怕的事。此外,目前甲流病毒致死率并不高,即使发生小的变异也没有特别大的问题,无需太紧张。
  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却再次发出警告,在做好甲流防控的同时,还应该警惕甲流和禽流感发生重组变异,“若这种现象发生,对人类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世卫组织最新数字显示,全球甲流证实死亡人数达7826人,一周之内死亡增加了1076例,此数字已远远超过禽流感。现在我国确认首例狗感染甲流,对比此前鸡禽身上携带的禽流感病毒,钟南山指出,甲流若和禽流感重组变异将是重大灾难。所以我国确认首例狗感染甲流,比鸡携带禽流感病毒更可怕。
  “现在,已有包括香港在内的多国及地区报告甲流变异现象。”钟南山并不排除这种现象大规模发生的可能性,他表示,禽流感致死率高,要警惕甲流和禽流感发生重组变异的可能。这种情况若出现,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灾难。
  同时,香港中大医学院副院长沈祖尧也透露,猫狗染病会增加疫症传播的机会,令风险提高。他表示,如果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动物也感染甲流,会令病毒爆发的风险增加,这情况就一如禽流感在鸡只间暴发一样。“如果猫和狗等人类宠物都感染甲流,对人类的风险就会更大。”他不无担忧地说。
   
 (来源:科技日报)  

 

上一篇:52岁以上有抗体别全信 洋葱辣椒能预防很荒谬

下一篇:四类食品批次不合格率近两成慎购无QS标志食品

相关资讯:
专家:我国遏制微生物耐药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 什么是微生物耐药?生活中如何预防?专家解答
上海专家研究证实溶瘤腺病毒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治疗机会 我国农业专家研究提出根际微生物组分类应用策略
面对面丨如何科学应对本轮呼吸道疾病?专家解答 馒头冷冻时间太长会滋生“一类致癌物”?专家回复来了
当前新冠病毒流行情况怎样?病毒呈现怎样的特点? 听听专家怎么说→ 世卫组织降低新冠响应级别,专家:对新冠病毒的监测和研究不会停止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验方法专家共识 专家谈注射问题疫苗有何后果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