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微生物基本知识->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分类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分类



录入时间:2014-11-25 11:34:03 来源:海博生物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致病机制:LEE毒力岛和EAF质粒(编码束状菌毛)

典型EPEC(含有LEE和70-100kb的大毒力质粒EAF)

发展中国家引起婴幼儿特别是0-6个月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在某些发展中国家EPEC引起的婴儿腹泻可达30-40%。上世纪40-50年代之前,EPEC常引起发达国家婴幼儿腹泻的暴发

非典型EPEC(含有LEE但不含毒力质粒EAF)

发达国家引起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并能引起发达国家婴幼儿和成人的腹泻暴发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

致病机制:肠毒素和定植因子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LT):与腺苷环化酶作用,使胞内cAMP水平增高,导致肠粘膜细胞内水、钠、氯等过度分泌至肠腔,导致腹泻

耐热肠毒素(ST): 通过激活肠粘膜细胞上的鸟苷环化酶, 使胞内cGMP升高而导致腹泻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致病机制:侵袭性大质粒

细菌经消化道进入大肠后,穿过粘液层,粘附到肠上皮细胞 上,引起细胞内吞,被带入细胞内空泡中。其毒力主要表现在能使空泡破坏,细菌进入上皮细胞胞浆中增殖,最后杀死细胞,再扩散到邻近细胞,导致组织破坏和随后的炎症发生

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

致病机制:毒素和粘附素

肠集聚耐热毒素 ( enteroaggregative heat-stable toxin, EAST)和不耐热毒素(plasmid encoding toxin,Pet),可导致大量液体分泌

细菌通过集聚性粘附菌毛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在细胞表面聚集,形成砖状排列,使微绒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致病机制:志贺毒素(Stx)和LEE毒力岛

 

EHEC产生的毒素能使vero细胞产生病变,故称vero毒素;亦称志贺样毒素(shiga-like toxin ,SLT )或志贺毒素Stx ;

 

EHEC的Stx分两型,StxⅠ和 StxⅡ,两型毒素均由溶原性噬菌体介导。

 

人们把产生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统称为STEC (Shiga toxin- 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 包括EHEC, 并不是所有的产Stx毒素的大肠杆菌都能引起出血性肠炎或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US在产生StxⅡ的EHEC中较多,因其能选择性破坏肾小球内皮细胞

 


 

上一篇:单增李斯特菌MR-VP试验与糖发酵试验

下一篇: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分离、鉴定

相关文章:
GB 478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征求意见稿)(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征求意见稿)(一)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菌体诊断检验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分离、鉴定 五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目的基因PCR 扩增阳性结果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分离、鉴定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分类图谱 致泻性大肠菌血清学鉴定与生化鉴定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