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微生物基本知识->F因子

F因子



录入时间:2011-10-18 16:51:31 来源:百度

    细菌的接合最早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以后在其他菌中也观察到,主要见于革兰氏阴性菌。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菌间借伸长的性菌毛进行接合。细菌能在接合中作为基因传递供体取决于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又称F因子。这是最早发现的一种质粒。

    F因子编码在细菌表面产生性菌毛。F因子的特性为可以促进供体菌向受体菌传递染色体DNA或质粒。F因子决定编码的性菌毛可在供体与受体菌间形成交通通连接结构,从而可使两个杂交细菌间形成胞浆内连接桥。F因子可以游离存大于胞浆内,也可与细菌染色体整合。如果F因子游离存在于胞浆内,接合时仅F因子DNA可通过胞浆的连接桥进入受体菌。然而F因子转移的特点为,从一个起始点开始,仅有一条DNA链进入受体菌,以后供体、受体菌分别以一条DNA链为模板,以滚环式复制另一条互补链,形成完整的双链F因子。这一特性使F因子与其他能通过接合传递的细菌质粒一样,在细菌群体中传播,类似引起传染,即原来的F+菌仍为F+,而F-受体菌可变成F+菌。

  整体概念是这样的:F因子若游离与胞质中则为 F+ ,它和 F-进行结合杂交,结果是给、受体各含一个F因子(至于原因就不细说了)均成为F+ ;F因子若结合在给体染色体基因中,则称做高频重组菌株Hfr,它和F-进行杂交,结果是给、受体均成为F-。

  另外,还有F`(F右上角是一撇)的概念,F`实际上就是携带有宿主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F`和F-的杂交与F+和F-杂交的不同处是给体的部分染色体基因随F`一起转入受体细胞,并且不需要整合就可表达,实际上是形成一种部分二倍体,此时的受体细胞也就变成了F`。

 

上一篇:新型隐球菌简介

下一篇:影响药品生产的微生物生态学分布

相关文章: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