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细菌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十六种菌属的主要的致病物质

十六种菌属的主要的致病物质



录入时间:2010-12-8 8:59:02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一、葡萄球菌属主要的致病物质 

  1.凝固酶(coagulase):增强细菌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lolysin):能破坏多种细胞的细胞膜,故又称为溶细胞毒素。 

  3.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可杀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4.肠毒素(enterotoxin):引起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 

  5.表皮溶解毒素(exfoliativetoxin):裂解表皮组织棘状颗粒层,导致表皮与真皮脱离。 

  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oxicshocksyndrometoxin1,TSST-1):抑制内毒素脱毒;刺激单核吞噬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 

  7.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staphylococcalproteinA,SPA):可与IgG抗体Fc段非特异性结合,竞争性抑制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医学教育网原创。 

  二、链球菌属主要的致病物质 

  ⒈链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链球菌溶血素O(streptolysinO,SLO),链球菌溶血素S(streptolysinS,SLS)。 

  ⒉致热外毒素(pyrogenicexotoxin):又称红疹毒素,是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 

  ⒊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促进细菌扩散。 

  ⒋链激酶(streptokinase):促进细菌扩散。 

  ⒌链道酶(streptodonase):促进细菌扩散。 

  ⒍M蛋白(Mprotein):抗吞噬、引起机体变态反应。 

  ⒎脂磷壁酸(leipoteichoicacid,LTA):细胞表面有脂磷壁酸受体,与细菌细胞壁中脂磷壁酸结合,促进链球菌粘附易感细胞。 

  三、肺炎球菌属致病物质 

  1.荚膜:增强肺炎球菌抗吞噬能力。 

  2.肺炎球菌溶血素(pneumolysinO). 

  3.紫癜形成因子:皮肤紫癜、出血。 

  四、脑膜炎奈瑟菌致病物质:

  荚膜:增强细菌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菌毛:增强细菌粘附于易感细胞的表面内毒素:引起发热及低血压性休克 

  五、淋病奈瑟菌致病物质

  (1)荚膜:增强抗吞噬细胞吞噬。

  (2)菌毛:粘附于易感细胞表面。

  (3)IgA1蛋白酶:破坏粘膜表面IgA1 .

  六、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i,ETEC)主要致病物质:肠毒素(外毒素)、菌毛 

  七、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主要致病物质:内毒素、菌毛 

  八、肠致病型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主要致病物质:内毒素、菌毛 

  九、肠出血型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主要致病物质:Vero毒素、溶血素、内毒素、菌毛 

  十、志贺菌属致病物质

  1.菌毛:粘附回肠末端及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2.志贺毒素:对细胞有毒性,同时可引起腹泻。

  3.内毒素:毒性强烈,是志贺菌主要致病物质。 

  十一、沙门菌属致病物质

  1.Vi抗原:抗吞噬细胞吞噬作用。

  2.肠毒素:外毒素。

  3.内毒素: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休克。 

  十二、破伤风梭菌(C.tetani)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和破伤风溶血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的致病机理: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骨骼肌强直性收缩,出现破伤风特有的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张等临床症状。 

  十三、产气荚膜梭菌致病物质:肠毒素,增加肠壁通透性,引起腹泻。

  α毒素:作用类似于卵磷脂酶,医学教育网原创溶解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水肿。 

  十四、肉毒梭菌致病物质:肉毒毒素(botulin)。

  毒素的作用机制:作用于颅脑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弛缓性麻痹。 

  十五、白喉棒状杆菌主要为白喉外毒素。

  白喉外毒素是棒状杆菌β-噬菌体基因表达产物,可与人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干扰细胞蛋白质合成。 

  十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主要的致病物质 

  (1)荚膜:可抵抗机体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 

(2)炭疽毒素: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感染性休克及DIC. 

 

上一篇:嗜酸乳杆菌对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上皮细胞粘附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下一篇:细菌对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相关文章: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的原理及实验现象 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实验三十六 渗透压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二十六 微生物的培养特征
实验十六 霉菌的形态观察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