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微生物基本知识->荚膜的相关概念

荚膜的相关概念



录入时间:2023-4-10 15:22:29 来源:青岛海博生物

1、定义:某些细菌生活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时,会在细胞壁表面形成一层松散的粘液状物质,称为荚膜。荚膜不易着色,但可用负染法在暗色背景和遮光性强(或染色)的菌体之间形成一透明区。

2、荚膜分类及特点

①荚膜或大荚膜  黏液物质具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着在细胞壁外,厚度因菌种、环境而异,一般可达200nm,与细胞的结合力较弱,通过液体振荡培养或离心便可得到荚膜物质。

②微荚膜  黏液物质的厚度很薄,小于200nm,与细胞表面结合较紧,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但可采用血清学方法证明其存在。易被胰蛋白酶消化。

③黏液层  黏液物质没有明显的边缘,比荚膜疏松,可扩散到周围环境中,使培养基的黏度增加。

④菌胶团  有些细菌的荚膜物质相互融合,连在一起,组成了共同的荚膜,多个菌体包含在荚膜中。

3、荚膜的主要作用及危害

①保护细胞免遭干燥影响,同时也是细胞外的碳源和能源的储备物质。当环境缺乏营养时,可被细胞利用。

②保护病原菌免遭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增强其致病能力。如具有荚膜的S 型肺炎球对人体毒力强,能引起肺炎,但如果细胞失去荚膜(即成为R型菌株)后,致病力就下降。

③荚膜使菌体易于附着到适当的物体表面。例如引起龋齿的唾液链球菌、变异链球菌等会分泌己糖基转移酶,将蔗糖转化为荚膜物质一果聚糖,使细菌易于黏附在牙齿表面。细菌发酵产生乳酸,会腐蚀牙齿的珐琅质引起龋齿。

④荚膜也会对工业生产造成危害。如食品工业中污染了产荚膜细菌所引起黏性面包、黏性牛奶;在制糖工业中,由于产荚膜菌大量繁殖,会增大糖液的黏度,影响过滤速度,降低糖产量。

⑤荚膜也可以成为有价值的材料。例如:利用明串珠菌将蔗糖转化为荚膜物质一葡聚糖,可进一步用于生产代血浆中的主要成分一左旋糖酐。

 

上一篇:外周血涂片检出的马尔尼菲篮状菌

下一篇:中体的定义及推测的功能

相关文章:
荚膜的主要作用及危害 产气荚膜梭菌测定用培养基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微生物基础检测操作之细菌革兰氏、芽孢、荚膜染色及其注意事项 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检验方法的改进
两种产气荚膜梭菌分离培养基的对比 荚膜染色液
荚膜染色液的使用方法及结果判定 产气荚膜梭菌
荚膜黄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解析及注意事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